解读:伦佐·皮亚诺

设计文章2018-09-14 67243

解读:伦佐·皮亚诺


建筑是艺术,但却是‘沾染’了许多其他物质的艺术。这是‘沾染’一词最美好的体现,可以理解作吸收各家之长的一门艺术。

——伦佐·皮亚诺


意大利裔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出生于1937年9月14日,以其运用在全世界博物馆和其他建筑的细腻精致的设计手法而闻名。他曾在199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并且普利兹克评审团将其比作里欧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布鲁诺雷斯基,这三位古典建筑大师,还重点评论到“和他母国意大利过去的这些大师一样,皮亚诺的智慧、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技术范围广阔且长远。”


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


出生于热内亚,皮亚诺曾以遵循家族传统称为建造者而培养,但他却选择了设计,并在米兰学习建筑。在1965和1970年间,他为路易·康工作,在之后他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就渐渐显露:在34岁时,他和理查德·罗杰斯获得了巴黎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竞赛。在这栋建筑完成后,皮亚诺花了四年时间与蓬皮杜的工程师彼得·赖斯共事,并在1981年创立他个人的事务所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解读:伦佐·皮亚诺


蓬皮杜设计巨大的成功让皮亚诺获得了其它博物馆的委托设计,其中包括他另一个广为称赞的作品,在1987年对外开放的位于休斯顿的梅尼尔收藏博物馆(Menil Collection )。在今日,伦佐·皮亚诺或许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博物馆设计师,但在他个人的设计实践中,却没有在蓬皮杜的浮夸结构展示,取而代之的是他更加注重和崇拜建筑中光的设计和细节雕刻(尽管许多评论家在其40年后的作品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感觉到了蓬皮杜的影子)。皮亚诺反驳其作品风格的单一性,但是他告诉独立报(Independent)的记者:“我认为(“风格”)是一种束缚,但是我并不反感它之中包含的“智慧”和“融汇”,因为它所融合的并不是形态,而是一些更强大、更人性化以及甚至更诗意的东西。


解读:伦佐·皮亚诺


他对灵敏度和融合度的名声让他可以在20世纪许多最杰出的建筑作品旁边建造: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和其在哈佛大学的卡彭特中心(Carpenter Center)以及路易·康的金博艺术博物馆(Kimbell Art Musuem)。


解读:伦佐·皮亚诺


在1988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后,评审团称赞皮亚诺对事物的灵敏度以及他设计涉猎的广泛性,其中引用的项目是他在大阪的关西机场航站楼,这个项目证明了他不仅仅只能设计博物馆,这个事实在几十年后他设计的伦敦夏德塔(the Shard)再度被证明。评审团说:“他选择了做建筑师而不是承包商,皮亚诺也许在某种意义上破坏了家族传统,但是他却在某种程度上以他先辈无法想象的方式加强了传统。


翻译:黄菁菲


解读:伦佐·皮亚诺

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解读:伦佐·皮亚诺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2849

阅读原文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解读:伦佐·皮亚诺

快分享给朋友吧

评论

200
扫码登录更方便
账号登录

找回密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