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数字制图"会是手绘和电脑博弈的下一个阶段

设计文章2017-04-19 35948

"后数字制图"会是手绘和电脑博弈的下一个阶段

前在纽约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的是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她的开创性未建成项目香港太平山(The Peak in Hong Kong)所做的概念画作。本作品作于1991年,正处于3D CAD软件的普及为建筑制图的革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的时期边缘。太平山(The Peak)画作出现于建筑制图因其自身原因的革新的末期,和旨在展示现实世界的可缩放,滚动,渲染时代的来临。只有这种新的图像创作软件在绘图功能上与以前的时代具有很大不同并且开创了新的制图风格,工具和过程通过对用户与他们的互动施加预定的议程来对设计进行约束。

 


在这个数字时代,像勒布贝斯·伍兹(Lebbeus Woods)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这样的以手绘艺术而闻名的建筑师,推翻了建筑制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超级现实主义。 然而,根据 Sam Jacob 在“Metropolis”杂志上发布的最新文章,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以“后数字”(post-digital)所代表的时代。 在后数字时期,建筑师重回传统制图时代,但是是通过创造新的方法论和重新评估过去数十年来最适合的数字工具。目前在建筑实践中还是大大倾向于拼贴技术,但是对于后数字制图的研究仍旧会在事务所和高等学府中继续。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来源:archdaily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shid.com/?c=posts&a=view&id=1308

阅读原文

投稿邮箱:dingji9027@163.com

筑视网微信公众号:环球设计联盟

快分享给朋友吧

评论

200
扫码登录更方便
账号登录

找回密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